在国家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,白银军民融合示范区取得重要成果 —— 成功建成军地两用充电设施,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。具体成果如下:
一、建设背景:顺应时代需求
随着新能源技术在军事与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,军用特种车辆和民用电动汽车数量激增,对充电设施的需求日益迫切。
传统军用和民用充电设施独立建设,存在资源浪费、能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,难以满足军地双方高效用能需求,促使白银军民融合示范区开展创新实践。
二、硬件设施:多元接口与模块化设计
1. 多类型充电接口:充电设备配备直流快充、交流慢充等多种类型接口,适配不同规格插头。针对军用特种车辆,设置高功率直流接口,满足军事任务紧急充电需求;为市面上主流民用电动汽车提供多样化交流接口。
2. 模块化结构:采用模块化设计,便于后期根据军地双方不断变化的需求,灵活进行设备升级和功能扩展,保障设施的长期适用性。
三、智能系统:大数据与 AI 赋能管理
1. 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:智能充电管理系统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,实时监测每台设备的电量状态、充电进度等信息。通过分析历史数据,精准预测设备充电需求,提前做好资源调配。
2. 智能优先级分配:在多设备同时充电时,系统依据预设规则,优先保障军用设备或电量急需补充的设备,确保关键任务的能源供应。
3. 安全防护机制:具备故障预警功能,一旦检测到充电设备异常,立即发出警报并自动切断电源,全方位保障充电过程安全。
四、能源管理:清洁能源与动态调控结合
1. 清洁能源优先接入:示范区内拥有大规模太阳能发电站和风电场,军地两用充电设施优先接入这些清洁能源,清洁能源使用率达 70% 以上,有效减少碳排放,践行绿色发展理念。
2. 智能电网动态调控:与能源调度中心建立实时数据交互,利用智能电网技术,在夜间用电低谷期加大充电功率存储电能,白天用电高峰期降低充电速度缓解电网压力,整体能源利用效率提升 20% - 30% 。
为军地双方提供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,是军民资源共享、协同发展的成功范例,为其他地区推进军民融合项目提供借鉴。未来将进一步与 5G、物联网、智能交通、智慧城市等系统融合,拓展更多应用场景,持续推动我国军民融合事业和能源可持续发展。